成语名称: 盗跖之物
成语拼音: [dào zhí zhī wù]
成语解释: 跖: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: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8回:“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”
成语例句: 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(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八回)
是否常用: 一般成语
感情褒贬: 贬义成语
成语词性: 作宾语;用于赃物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近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盗蹠之物
英文翻译: A stolen paw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盗跖之物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D开头的成语
成语关注: 人名 传说 起义军 领袖 封建社会 坏人 物品 盗贼 抢劫 东西
【盗】:1.偷窃:盗取。2.抢劫财物的人:强盗。海盗。
盗字的详细解释
【跖】:1.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。2.脚掌。3.践;踏。
跖字的详细解释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之字的详细解释
【物】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物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