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箕山之志
成语拼音: [jī shān zhī zhì]
成语解释: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同“箕山之节”。
成语出处: 三国 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也。”
成语例句: 〖示例〗文帝问曰:‘闻有箕山之志,何以在此?’秀曰:‘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’帝甚悦。 ★《晋书 向秀传》
是否常用: 一般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作宾语;用于人的节操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箕山之志
英文翻译: the desire to live the life of a recluse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箕山之志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三国成语 描写山水的成语 山的成语
成语关注: 用以 称誉 不愿 乱世 做官 箕山之节
【箕】:1.簸箕:箕踞。2.簸箕形的指纹:斗箕。3.二十八宿之一。4.姓。
箕字的详细解释
【山】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山字的详细解释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之字的详细解释
【志】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气;意志:人穷志不短。3.姓。4.称轻重;量长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记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记录:杂志。县志。《三国志》。7.记号:标志。
志字的详细解释